.
最近才充份體會到所謂的"用進廢退"
這些日子,一直在治療我的牙齒,前些時日,在拔與不拔間,和醫師有了一些不同看法... ...
一開始的X光結果,醫生就判定那兩顆大牙要拔,他從攝影結果向我解釋:由於那兩顆大牙相應的下排大牙缺失已久,造成上排牙一直要"想辦法"碰觸到下排牙齒,於是就會一直伸長(其實也不是伸長,而是脫離齒骨向下跑),導致鬆動,再加上牙周病菌積累,他判斷牙結石一定也很嚴重,掉下來是遲早的事,現在不拔也會妨礙下排相應處假牙的高度與製作。
剛開始,實在不能接受這種說法,我自己用手指去搖搖看,還好啊,又不會很晃!於是我不同意他拔,醫師笑笑地,似乎暫時同意。
果然,在裝了下排相應處假牙時,果真感覺上下不好合攏,醫生告訴我一定要拔,若不拔,下排那兩顆要磨得只剩一點兒高度,我認了!麻藥一打,如同摧枯拉朽般,感覺輕輕鬆鬆就拉了下來。他遞到我面前,那是四隻樁的墩基式牙齒,而且四隻樁一直延伸到墩基處全是銹蝕(這樣不知是否比較具體),我愣了一下!牙結石竟然滲透到齒骨裡!另一顆也是同樣情形,只是它是兩支樁的墩基式牙齒。要不是牙齒真的太恐怖,還真想SHOW出來呢。
從這裡證實了醫生對我牙齒的判斷,也體會到"用進廢退"這一說。以這四顆(上下各兩顆)為例,上面的牙齒因為要盡它牙齒的責任不斷試圖"接觸"下排牙以發揮咀嚼功能,它們不知道下排已殉職,於是就拚命向下沉淪,造成與齒骨脫離,外觀變長的樣貌,這就是"用進";而下排不是沒事喔!下排因缺牙,齒骨認為它已完成階段性任務,於是就開始韜光養晦,越來越萎縮,連帶牙齦也越來越矮,這就是"廢退"。
所以有一句話,說"掉一顆牙要補三顆牙",就有這種味道。
另外,還有個很深的體會,牙齒只靠自己刷是不夠的,哪怕每天照三餐刷,用牙刷、牙線、漱口水,甚至硫酸、鹽酸,都比不上定期找牙醫檢查和洗牙來的有效,但也不能只相信洗牙,這還關係到牙醫的專業性以及"他自己的想法"。
找個專業且足堪信任的牙醫是很重要的。
註:用進廢退這個觀點最早是由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提出,但已被達爾文推翻
(不過,我相信在使用功能上應該仍能適用,只是這與演化無關罷了!)